|
【傳頌四海的愛心】以誠相待,以德育人——濟南納川“愛心媽媽”的負責人李奶奶的傳奇人生 濟南納川愛心永流傳
【傳頌四海的愛心】以誠相待,以德育人——濟南納川“愛心媽媽”的負責人李奶奶的傳奇人生
在濟南的泉城,有一處名為濟南青少年納川心理輔導基地的地方,一位滿頭銀發(fā)的老人用16年的默默付出,譜寫了一段關于愛的溫暖故事和心靈救贖的傳奇。她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“愛心媽媽”——李奶奶。 李奶奶是1954年出生的濟南人,擁有高級心理咨詢師資格。她的人生充滿波折,但也展現(xiàn)了堅韌和不屈的精神。1972年,她的父親因文革平反后意外離世。1973年,通過考試和單位推薦,她成功考入了山東電力學校。1985年,她因知識分子政策被調(diào)配到鐵路局工作,直到1998年退休。退休后,她順應當?shù)卣邉?chuàng)辦了小飯桌,并在自己小學母校工作了11年。 2007年,李奶奶在新聞中了解到一個因教育問題而行為異常的孩子,她深感遺憾,也引發(fā)了對類似孩子及家庭問題的關注,決心幫助更多家庭和孩子。 2009年李奶奶毅然決然的賣掉了房子,創(chuàng)辦了學校,與電視臺及心理咨詢師合作,為孩子們提供心理輔導,并嚴格挑選教官團隊。由此拉開了關愛青少年,長達十幾年的愛心歷程!正是在2009年由政府教育民政部門批準、有正規(guī)辦學資質(zhì)的濟南叛逆教育學校————“濟南市納川培訓學校”,主要針對叛逆、厭學、抑郁、自卑、自閉、躁狂、自控力差、網(wǎng)癮、逃學、早戀、啃老、不自信、多動癥、家庭關系破裂、不懂得感恩、離家出走、人格異常、性格孤癖、暴力傾向、思維遲緩、抗挫折力差、自私懶惰、奢侈消費、親情淡漠、打架斗毆、打罵父母、接觸不良少年、精神狀態(tài)不佳、睡眠不好、作息不規(guī)律、心理障礙等不良習慣,提供封閉式半軍事化管理。 2016年5月6日,在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下,濟南納川心理教育咨詢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,原濟南市納川培訓學校校長李奶奶任公司法定代表人,繼續(xù)為需要幫助的家庭和孩子提供服務。 多年來,她始終堅守在教育第一線,不遺余力地了解孩子們的需求,用科學的方法幫助他們走出困境,并融入社會生活。懷著為社會回報與奉獻的信念,她用自己的堅韌不拔和無私奉獻感染著身邊的人。盡管事業(yè)上的經(jīng)濟回報有限,她卻從未因資金問題而退卻,總是以善念和工匠精神,積極投身公益事業(yè),將社會責任放在心間。 李奶奶始終相信,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的“壞孩子”。那些走入歧途的少年,像是蒙塵的珍珠,只需擦去表面的灰塵,他們的光芒便會顯現(xiàn)。她總是用一雙慈祥而充滿愛意的眼睛,敏銳捕捉到孩子們身上與眾不同的亮點——可能是深藏在表面冷漠下的善意,或是隱藏在叛逆舉動背后的正直,甚至可能是那份孤僻中難得的內(nèi)在豐富。 在過去的16年間,無數(shù)被貼上“叛逆”或“問題少年”標簽的孩子們來到她的小天地。李奶奶從不以說教的方式解決問題,而是以無條件的包容和耐心傾聽,慢慢地打開了那些曾緊閉的心房。她還帶領孩子們參與公益活動,比如關懷孤寡老人或清潔社區(qū),用實際行動讓孩子們深刻體會到“被需要”的意義,以及付出的喜悅。這樣的方式,比單純的說理更具沖擊力,悄悄重塑了他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。 李奶奶的辦公室里掛滿了孩子們的合影和一封封感謝信,每張笑臉背后,都藏著一個從彷徨走向希望的故事。 她以16年的堅持證明了:愛遠遠比訓斥更具力量。李奶奶做的,不只是行為上的矯正,而是用自己的真心溫暖另一個生命,用希望之光點亮他們的內(nèi)心世界。最終,每一顆迷失的星星都重新找回了屬于自己的軌道,煥發(fā)出獨特的光彩。 李奶奶是一個充滿愛心且樂于公益的人。她把慈善當作一種力量,就像微風和暖流,在人們感到寒冷和無助時帶來溫暖與希望。她用自己的行動讓人們感受到世界的美好,并相信未來會更好。默默耕耘的她,幫助了無數(shù)人,用善舉和無私精神成為人們的楷模,為時代樹立一個不朽的榜樣。
|